近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广西柳州举行宝骏“三智”深化合作签约仪式,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柳州市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全力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暨产业集群创新基地的最新成果。
当前,柳州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435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上汽通用五菱围绕辅助驾驶、智能交互、智能管理和智能运维等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展开了长达15年的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技术成果。
柳州市科技局局长管伟荣说,“十四五”时期,柳州提出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线是智能网联和绿色低碳,特别是支持柳州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智能化。2021年以来,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市本级财政支持科技经费达1亿元以上,帮助企业突破了91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经济效益超478亿元。
今年以来,上汽通用五菱年度累计汽车销量破百万。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韩德鸿说:“我们将围绕新能源技术、高质量产品线以及五个价值百亿的自主产业群,来构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技术,加快发展电动汽车和智能化技术,推广和普及精益制造模式,持续打造更好更智能的产品。”
柳钢集团大力推动“数智柳钢”建设,在企业冷轧厂,首个“AI数智钢卷平台”今年实现运用,可追溯冷轧钢卷全生命周期产生的能源成本、备件消耗等数据,让冷轧钢卷生产成本下线即可实现结算,拉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柳工拥有全球领先的智慧工厂,在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13分钟下线一辆挖掘机,实现年产能2万台,柳工装载机智能工厂,“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的智能物流体系高效运作,仅需5分钟便能完成一台装载机下线。柳工在“全面智能化”战略指引下深度融入“智造”生态。
今年以来,柳州新兴产业持续焕发着新活力,新质生产力正推动制造业加速变革。全区首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优必选柳州智慧工厂下线,人形机器人参与到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的造车环节中,实现“柳产人形机器人”造“柳产车”;广西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颁发给柳州无人驾驶汽车,标志着广西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从封闭场地测试阶段转入开放道路测试阶段,也意味着柳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又向前跨越一大步;飓芯科技国内首条量产氮化镓激光器芯片产线满产达产,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07%,助力我国光电子科技和产业发展;风电产业“串珠成链”,嘉泽、金风“链主”效应显现……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长波说:“包括对一些重劳岗位、还有一些危险岗位、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的相关岗位,都可以通过机器人的替换,给我们公司的降本增效带来很好的改善机会。”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无人驾驶业务负责人李龙杰介绍:“我们将会持续在无人驾驶产品上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从低速到中速到高速各个层级产品序列的开发。希望在未来能够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人工智能+’真正在传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上迭代升级。”
目前,柳州已形成“智造能力+场景应用”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有42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制造企业、12家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75家智能工厂、62家数字化车间,已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生产能力,构建起覆盖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和智能终端设备产业链集群。今年1-7月,柳州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3.7%,累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39.84亿元,完成工业投资3.56亿元,同比增长11.3%。
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颖介绍:“柳州计划用五年时间,针对新兴产业的终端产品开放全市超过100个示范应用场景,探索打造全空间无人示范区。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等多方资源,通过应用场景突破产品‘首试首用’和开拓产品市场,促进产业和市场有机衔接,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