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享有“世界瑶都”美誉。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聆听博物馆里的金秀故事,探寻“世界瑶都”的文化瑰宝。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位于县城东面,于1992年建成开馆,馆名由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这座仿瑶族民居风格的建筑,是展示金秀瑶族迁徙历史、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金秀拥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5个瑶族支系,是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据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馆长盘威介绍,瑶族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迁徙,而瑶族同胞迁徙到这里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作为大瑶山的主人,瑶家儿女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而绚烂的民族文化。

走进博物馆,精美的瑶族服饰无疑是最亮眼的存在。金秀瑶族博物馆共收藏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瑶族服饰400余套,展览展出的瑶族服饰成品有衣服、裤子、头饰、婚礼服、银饰等,是我国收藏瑶族服饰数量最多、展示最全的博物馆。不同支系的瑶族服饰各具特色,精致细腻的瑶绣、独具匠心的配饰,无不展现出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006年,中国瑶族服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秀借势大力发扬瑶族织绣、服饰技艺,一批瑶族织绣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瑶寨、学校等地开班教学,瑶族服饰更多地出现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舞台广场等,瑶族服饰不再是陈列馆里的“古董”,而是成为了日常生活中行走的文化招牌。
若说瑶族服饰是行走的瑶族瑰宝,那瑶族石牌便是另一块文化珍宝。石牌制是金秀瑶族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自明代以来,瑶族群众为维护生产和社会秩序,共同商讨立下规约,镌刻在石板上。

在博物馆中央展厅,一块刻有《大瑶山团结公约》的石牌格外醒目。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讲解员盘家新介绍,这块石牌是1957年8月中央访问团到金秀对大瑶山各族人民进行慰问和考察时建立的。石牌上面刻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土地特权、解决内部矛盾、实行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这块石牌不仅是瑶山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团结的象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见证。
在瑶族博物馆,还有着为费孝通先生专门设立的展览。该展览以费孝通先生的大瑶山情怀为主线,以五上瑶山的动人故事为重点,全面展现费孝通先生关爱瑶山建设、取得学术硕果、做好事办实事的生动事迹。

费孝通先生在1935年至1988年间,曾五上金秀大瑶山开展社会调查,写下《桂行通讯》《花蓝瑶社会组织》《四十三年后重访大瑶山》《四上瑶山》《盘村瑶族·序》《瑶山调查五十年》等具有影响力的文献,为传承民族文化、调整金秀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分、发展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